端午节,作为中国传统的四大节日之一,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俗传统。在福州,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中,端午节的庆祝活动尤为丰富多彩,而民谣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它们不仅记录了福州端午的传统记忆,也见证了城市生活的变迁。
一、端午节的由来与福州的庆祝活动
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对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信仰,其中最为人所知的故事是关于爱国诗人屈原的传说。在福州,端午节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,包括赛龙舟、包粽子、挂艾草、熏香等。
二、民谣里的端午记忆
《五月节诗》:这是一首流传于民间的《五月节诗》,其中描绘了福州端午节的习俗:“端午鼓咚咚,肚爿替春装;江中龙舟竞,香袋挂儿襟;家家忙裹粽,户户喜悬蒲;祛毒雄黄酒,辟邪五色符;黄烟才放过,又贴午时书。”
《采莲鼓》:在福州,端午节前,人们会敲锣打鼓,高举旗帜,齐唱《采莲鼓》以筹集赛龙舟的经费。这种民间歌谣不仅增添了节日气氛,也成为了福州端午的特色之一。
三、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的交融
赛龙舟:作为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,福州的龙舟竞渡有着悠久的历史。如今,这项活动不仅是一项体育竞技,更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。
包粽子:粽子是端午节的特色食品,福州的粽子种类繁多,有豆沙粽、肉粽、碱水粽等。这一传统习俗在现代生活中依然盛行。
挂艾草与熏香:在端午节期间,福州人会在门上挂艾草,室内熏香,以驱邪避疫。这一传统习俗在现代生活中依然被保留。
四、民谣里的生活变迁
随着时代的发展,福州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民谣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,也反映了这种变迁。
《月光光》:这首跨越千年的民谣不仅见证了福州的沧桑变迁,更承载着福州人民对文化教育的深深敬仰与传承。
非物质文化遗产:福州的端午节习俗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,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,也是对现代生活的一种反思。
五、结语
民谣是福州端午传统记忆的载体,也是城市生活变迁的见证。在新时代背景下,传承和弘扬端午节的传统习俗,让民谣里的传统记忆与现代生活相互交融,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