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宁,一个位于福建省东北部的山区县,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在这片土地上,古老的民谣如同时间的印记,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乡愁记忆。本文将带您走进周宁,探寻那些古老民谣里的乡愁。
一、周宁民谣的历史渊源
周宁民谣,又称莆仙方言歌谣,是莆田地区山歌、俚歌、海歌、童谣的统称。它以方言演唱,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,是莆田市独具韵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周宁民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,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。
二、周宁民谣的特色
方言演唱:周宁民谣以莆仙方言演唱,其独特的乡音乡韵融入了民俗文化血脉,使得民谣更具地方特色。
内容丰富:周宁民谣内容丰富,涵盖了劳动、爱情、生活、自然等多个方面,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。
形式多样:周宁民谣形式多样,有山歌、俚歌、海歌、童谣等,其中以山歌最为著名。
传承有序:周宁民谣的传承有序,一代代民间艺人通过口耳相传,使得这一民间艺术得以延续。
三、周宁民谣的代表作品
《三十六送》:这是一首描写离别之情的山歌,歌词深情动人,表达了人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。
《十杯劝酒》:这是一首劝酒歌,歌词诙谐幽默,展现了当地人民豪爽的性格。
《妈祖花》:这是一首颂扬妈祖的俚歌,歌词中蕴含着对妈祖的敬仰之情。
《海谣》:这是一首描写渔民生活的渔歌,歌词生动形象,展现了渔民们勤劳勇敢的精神。
四、周宁民谣的保护与传承
近年来,周宁县高度重视民谣的保护与传承工作。通过以下措施,使得周宁民谣得以发扬光大:
举办民间歌谣比赛:通过比赛,激发民间艺人创作热情,推动民谣的传承与发展。
设立非遗传承人:对优秀的民间艺人进行表彰和奖励,鼓励他们传承民谣。
开发文创产品:将民谣元素融入文创产品,拓宽民谣的传播渠道。
举办民俗文化活动:通过举办民俗文化活动,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民谣。
五、结语
周宁民谣是周宁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,它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乡愁记忆。在新时代背景下,我们要积极传承和弘扬周宁民谣,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