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乡民歌,作为流传于我国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,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民族特色。它如同历史的见证者,将千年以来的民间声音秘密传递给世人。
一、东乡民歌的历史渊源
东乡民歌起源于清末民初,流传于中山城区东面东乡(今火炬)一带的濠头、陂头、白庙、元山、起湾、土巷、鳌溪、大岭、陵岗、张家边等地。东乡村民多以种植和捕鱼为生,在田间劳动中即兴创作了以东乡白话传唱的民间歌曲。这些歌曲经过村民的口耳相传,得到再加工、再创造,逐渐沉淀成一首首文艺精品。
二、东乡民歌的艺术特色
风格多样:东乡民歌主要分为劳动歌谣、花儿、婚礼歌三种类型。劳动歌谣反映村民的劳动生活,花儿以抒情为主,婚礼歌则充满喜庆氛围。
生活气息浓郁:东乡民歌歌词多来源于村民的日常生活,如捕鱼、种植、婚丧嫁娶等,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。
音乐结构独特:东乡民歌的音乐结构较为简单,以简单的曲调、节奏和旋律为基础,富有韵律感。
演唱形式多样:东乡民歌演唱形式丰富,有独唱、对唱、合唱等,演唱者常运用真假声结合的演唱方法,使歌声更加高亢激昂。
三、东乡民歌的传承与发展
传承人:东乡民歌的传承人阮允文,是土生土长的东乡人,从小喜欢唱唱跳跳,受左邻右舍民歌爱好者的影响,对民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学会了唱东乡民歌。参加工作后,他成为一名音乐老师,在教学中也会带领学生唱起东乡民歌。
非物质文化遗产:《东乡民歌》歌集的发布,使东乡民歌得以传承和弘扬。歌集共48页,精选22首经典东乡民歌,并配以视频、音频进行同步展示,让广大民歌爱好者有歌本可以学唱传承。
文化保护: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,东乡民歌面临着失传的窘境。为拯救民谣传统,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,有关部门和民间音乐人士积极开展东乡民歌的搜集、整理和保护工作。
四、聆听东乡民歌,感受民间声音的秘密
东乡民歌是我国民间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,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,传递着千年以来的民间声音秘密。聆听东乡民歌,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,体会到民间音乐的魅力所在。